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马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法社学院应用型学科建设之科研工作坊第3期成功举办
时间:2024-12-27 16:14:33   阅读:          

12月26日下午,法社学院应用型学科建设之科研工作坊第3期活动在5J-502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为主题,特邀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清媚为主讲人,浙江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胡梦茵博士、浙江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周翎霄博士、浙江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陈璇博士为与谈人。学院多位教师与学生参与,活动由院长邵培樟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杨清媚教授结合自身的学习与研究经历,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验,特别是开展田野访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杨教授强调,社会科学研究中特别要注意方法论与方法之间的区别。对研究方法的运用,要以对相关的方法论的理解为前提。

为了更好地说明此问题,杨教授借助相关论文,对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相关研究方法与方法论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杨教授指出,按照相关学者的总结,中国社会学田野调查的第一阶段为“从实求知”阶段,这一阶段以费孝通和他的同事、朋友及学生的相关研究为代表,强调社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比较研究;第二阶段为“社会底蕴”阶段,这一阶段吸收了充分吸收了韦伯的理解社会学、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等思想,强调研究中要特别注意理解人行为背后的主观意义,体会“诉说背后的东西”;第三阶段为“将心比心”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在研究时要“以尊重的态度进行同情的理解”。杨教授分别对上述三阶段所关涉的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杨教授指出,做研究要特别注意研究的问题意识,要有系统、有体系地理解问题,要特别注意深化问题意识。

随后,胡梦茵博士侧重从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与格尔茨的社会话语分析出发,周翎霄博士结合自身对中国社会中矛盾纠纷调解的研究,陈璇博士结合自身对家庭暴力的研究,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与杨教授的分享进行了交流与互动。

 此次活动引起了在座师生的强烈共鸣。在分享过程中和结束后,大家继续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应用型学科建设之科研工作坊将继续秉持高质量、高水平的原则,持续举办系列活动,为学院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助力学院教师提升科研能力。

(撰稿:舒振宇   初审:梁美英  终审:邵培樟)

 

版权所有©2008-2019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法政学院 浙ICP备0606060606号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

地址:浙江省海宁市连杭开发区高新区仰山路2号 邮编:314408 电话:0573-87571213

您是第 位访问者